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今日新闻_热点新闻_福建之窗|福建新闻网

记录教育每一天! www.jyb.cn 教育部直属出版机构

时间:2024-06-25 20:0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6 次
    甲子峥嵘创辉煌 砥砺奋斗铸一流   ——聚焦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非通用语教育六十年   覃秀红 何波 罗玉莲      

 
 
甲子峥嵘创辉煌 砥砺奋斗铸一流  
——聚焦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非通用语教育六十年  
覃秀红 何波 罗玉莲  
 
 
 

 
第八届东南亚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东南亚歌曲大赛决赛暨毕业晚会  

 
广西民族大学校门  

 
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教学楼  

 
民大湖景  

 
“七语联心,志愿同行”志愿团队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  

1964年,国家多部门联合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对于充实加强外语院校建设、扩大语种和教学规模、派遣包括非通用语在内的外语留学生等工作都作了明确规划。同年,国家领导人指示在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开设越南语和泰语专业,次年开设老挝语专业,服务于当时的对外战略,这是学校非通用语教育的开端。进入21世纪以后,学校增设了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马来语,专业语种数量拓展为7个,成为较早开设齐全东南亚国家非通用语种专业的高校。60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学校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迎来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多元化的快速发展。

党建引领为人才培养聚势赋能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是承担学校外语非通用语教学任务的单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外语专业学习特点,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等功能深度融合,聚焦“学思想、勤思考、强翻译、见行动”四大过程,创建独具特色的“学思译行”党建品牌,通过将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和地方、学校的发展规划有机融合,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师生进一步树立家国意识、共同体意识以及正确的国际意识,为高质量人才培养赋能。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不断提升师生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坚定信念和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不断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发挥党委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学院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挖课堂内外各环节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学思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夯实阵地提升组织力。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奋进新征程”“将‘红色传奇’进行到底”系列活动,形成长效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以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创建为契机,围绕“五个到位”“七个有力”的建设标准,扎实落实“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创新性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加强与校外党组织的共建合作,不断拓宽党建工作的领域和渠道。以把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教育坚定“思想”锚点,严把研判师生思想、教材、课堂、学术交流与合作等关口,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抓紧、抓实、抓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培训班,观看师德师风警示片,争做“四有”好老师。以教学研究筑牢“思考”支撑点,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院中心工作为基准点,强化党建品牌创建,丰富党建品牌内涵,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得到有效发挥。

注重学生全程发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的素质能力提升,依托学科专业,创新活动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场内场外相结合,把专业学习与理论学习有机融合,利用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通过抓好“大思政课”,将“勤思考”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通过制定分阶段的教育计划,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认真研究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成长成才的根本规律,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使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弘扬民族文化,通过举办文化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举办东南亚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尊师重教、崇尚学术的育人效果。通过制定和实施“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工作方案,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引导教师主动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创新方式,加强对专任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培训,充分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规范重点关注学生教育引导制度和工作程序,打造“读书、养心、润心、慧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完善人格养成和正确价值观形成。

一流建设为人才培养夯实根基

抓好专业建设,夯实人才培养根基。2001年学校获评首批国家教育部门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基地建设成果辉煌:2005年、2006年,越南语、老挝语专业先后获批广西精品专业;2006年被自治区党委批准为广西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人才小高地——东南亚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东南亚语专业群获批国家教育部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越南语专业获批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并于2013年获批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印尼语专业成为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泰语专业获批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2019年,越南语、泰语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老挝语、印尼语专业成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继2021年3门课程获评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后,“越南语口语”课程于2023年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抓好融合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形势下,学校积极响应国家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战略,大力推动东盟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形成了新文科引领下“学科融汇·思技融合·内外融通”的东盟非通用语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科融汇,是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中心、素质为目标,将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语言技能+素质拓展+跨学科交叉”三级模块化,设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商务旅游、国际关系、国际法等多个职业方向的跨学科交叉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培养通晓东盟非通用语的国际贸易、涉外法律、旅游、营销等领域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思技融合是“教材”“课程”“科研”“文化”多重育人功能组合发力,实现“语言技能与思政要素”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语言技能教学与课程思政脱节的问题,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内外融通是通过第二课堂、校外实践教育实习基地、志愿服务、国外留学等,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国内外”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具有多样性、国际性、互动性,有利于个性化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有效回应了新文科培养新时代卓越人才的要求。

抓好学科竞赛,增强服务能力。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内外融通”提升实践能力,通过“思技融合”内化思政素质,通过“学科融汇”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语言本领高的复合型“技术人”、学习能力强的主动型“学习人”和岗位需求匹配度高的衔接型“社会人”,东盟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2021年以来学生参加区级及以上非通用语技能竞赛获一等奖2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6项。毕业生质量获用人单位认可。近3年来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全部落实就业去向。毕业生初次就业薪资水平位居全校前列。毕业生活跃在我国及东盟各国的外事外交、军事、传媒、教育、科研、金融、经贸、旅游等领域。毕业生对学校的培养满意度近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5%以上。

教材建设为专业建设丰富内涵

坚持自编教材,积极发挥国内外语非通用语种教材建设示范引领作用。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直接关系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外语教材是外语教学的根本依托。多年来,学院非通用语教师团队结合学校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创新教材编写理念和模式,编写出版了一系列“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非通用语教材,建设了一系列数字化课程资源,有力支撑专业建设与改革,大大丰富了专业建设内涵,为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东南亚非通用语种人才提供了根本保障,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针对国内非通用语专业教材和课程资源稀缺、现有非通用语专业教材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完全契合的问题,教师团队拾遗补缺,根据本校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开设的课程,统筹规划,列出建设清单,从专业核心课程到必修课再到选修课逐步建设,2014年以来共计出版纸质教材21部,涵盖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培养类教材和文学类、文化类教材,集中反映了当代课程建设与相关专业发展的新成果。教材内容体现区域特色,紧密结合学校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全方位开放发展战略的非通用语人才的目标定位;教材语料与时俱进,体现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可满足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的需求。

面临教育数字化的新形势,教师团队勇于创新尝试,积极开发多媒体立体化教材,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学院投入70万元建设了3D情景模拟实验室,录制了6个语种的口语课视频用于《越南语情景口语》等6部教材中;投入20万元采购了蓝墨智能云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考、评、管”一体化智能云服务;投入103万元录制了6门慕课,成为泰语、缅甸语、印尼语、老挝语等专业重要的线上教学资源;投入130万元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发了“泰国历史与文化”课程的文化类虚拟仿真项目。

学院教材和课程资源集中反映了当代课程建设与相关专业发展的新成果,成果丰硕,质量较高,其中1部教材获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5部教材获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奖,2部教材获广西民族大学教学成果奖;多门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包被国内兄弟院校引用。为表彰学院在非通用语专业教材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2021年,国家教育部门授予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在国内外语非通用语种教材建设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复合人才为回馈社会彰显担当

六秩芳华,硕果累累。学院开设外语非通用语教育教学60年来,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了3200多名优秀的非通用语专业本专科、研究生人才,毕业生毕业后获得晋升达60%以上,不少毕业生成为单位骨干甚至成为相关领域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各自领域为我国的国际文化交流、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已成为培养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文化交流使者的摇篮。

学院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外,还积极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践平台,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学院常年为各级各类国际性会议、比赛活动提供语言服务工作,为学生创造了解国际关系、国际交往的机会,将所学技能更好地与实践结合。印度尼西亚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安晓姗毕业后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工作,2014年正式入职国家某部委,2015年—2019年在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常驻,曾多次参与国家领导人出访及印尼政要访华筹备和接待工作。泰语专业2019届本科毕业生、2021届翻译专业硕士毕业生黎碧月,2021年考取国家某部委。参加工作以来,黎碧月多次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参与我国领导人重要出访外事活动,多次接待泰国副总理级别以上官员来华参访,为多个政府部门提供翻译保障服务。这得益于学生在校期间严格对应培养目标要求,注重学用结合,多次承担跨领域口译任务,为其顺利打开工作局面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

学院鼓励学生在多领域增长知识见识,借助“3+1”学制帮助扩大朋友圈,秉持“将语言作为桥梁”开阔视野,助力自身成长,为其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泰语专业2005届毕业生黄伟伟曾留校任教,任教期间曾作为国家公派教师派驻我驻泰大使馆教育组和国家汉办驻泰代表处,随后由国家某部委借调派驻我驻清迈总领馆任副领事、我驻泰使馆任大使秘书。2016年加入正大集团,先后担任基础设施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办公室助理副总裁,2019年至今担任泰国正大集团连接三大机场东部高铁公司运营总监。2020届越南语专业校级优秀毕业生邝旭森,2020年—2021年成为百世物流国际事业部管培生,在上海/杭州实习半年后外派胡志明市进行分公司业务培训管理;2021年—2022年,任阿里巴巴Lazada商家运营,在深圳负责近200家企业出海东南亚业务;2022年—2024年,任字节跳动Tik Tok国际化电商搜索推荐产品运营,在北京负责对接Tik Tok搜索&推荐的产品和研发算法,推动项目在东南亚/欧洲/美国市场从0到1落地。柬埔寨语专业2010届本科毕业生容康萍,是柬埔寨国际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亢品集团创始人之一,柬埔寨国际商会、柬中贸促会会长秘书,2020年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聘为客座研究员,2020年被广东省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任命为驻柬埔寨王国联络处负责人。

学院非通用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语言文学本身外,东南亚各国文化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了解他者文化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学会思考,不断深入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尊重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在工作和交往中能够自觉担负起将我国文化推向世界的责任。印度尼西亚语专业2013届毕业生温馨毕业后进入OPPO公司,外派到印尼,从品牌策划专员到品牌部门经理,目前担任OPPO印尼营销总监,负责印尼OPPO的营销活动,兼管体系内各事业部品牌,致力于将我国的产品、品牌与文化推向世界。柬埔寨语专业毕业生张艳萍,2012年起至今担任中柬友谊台记者,2015年至2018年借调中国驻柬使馆工作。2020年10月3日,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在干拉省举行的“布格里僧王—西哈莫尼国王健康中心”启动仪式上,为张艳萍颁授柬埔寨王国“友好合作”勋章,表彰其为柬埔寨与中国友好事业作出的贡献。

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一所重要的语言类学院,在新征程上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秉承“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定位,继续发挥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覃秀红 何波 罗玉莲)

 

 
分享按钮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00:09 最后登录:2024-09-20 00: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