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全国两会凝聚了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强音,也搭建了八朝古都开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出彩点、传递好声音的平台。今年的“两会时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检察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电影报、中国中医药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广网、中国网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电等各级媒体及其全媒体矩阵,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聚焦开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的新成绩、新亮点、新变化,多侧面关注李湘豫、张锁江、王爽、陈保超、陈国桢、庞国明、徐晓、姚忠良、郭建华等9位驻汴全国人大代表和1位住汴全国政协委员傅声雷的履职情况。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封市坚持“16136”总体工作思路,纲举目张抓工作,项目为王抓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全力以赴拼经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良好态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回望攻坚克难的奋斗足迹,传递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的蓝图,激荡民族复兴的火热情怀……驻汴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汴全国政协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忠诚履职,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传递开封声音,讲好开封故事,展示开封形象,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驻汴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汴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的议案、建议、提案等得到全国人大、国家有关部委及时回复,有关建议得到及时采纳。尤其是王爽代表就政策性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相关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重点督办。 围绕中心工作,立足开封实际,全国人大代表、市长李湘豫提出了系列建议。聚焦粮食安全话题,李湘豫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要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统筹做好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工作,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抓手,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形成合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李湘豫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说,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承载地,是文物和历史建筑最为集中、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地区。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好古建筑及文物,保存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他结合在“四下基层”调研中发现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建议设立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通过设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带动省、市设立专项配套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建议开展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安全提升和人居环境补短板专项行动,长期支持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修缮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活动,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安全性和宜居性。 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李湘豫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说,开封市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为契机,坚定推进制造立市,出台《开封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在加快新兴产业提质发展方面,开封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着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引导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更多企业融入产业链,全方位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把储能产业作为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之一,规划建设开封储能新材料产业园。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入选2023年度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谈及新兴产业链的建设,李湘豫说,一方面,结合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打造开封氢能产业支撑节点;另一方面,依托开封储能新材料产业园,推动储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运用,支持储能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李湘豫表示,开封市将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坚定制造立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抢跑黄金赛道,巩固发展优势,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说,建议加强国家层面的中试能力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共性或技术共性的高水平国家中试创新基地,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科技部主导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全过程、全链条衔接,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平台体系。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中试基地建设安评、环评审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中试产品销售,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出台专门政策给予支持,真正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成果转化的深度融合和双重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原参事、开封市原副市长、开封书画院院长陈国桢说,大力推进中华文化传承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作,他建议加强新时代修典工作,强化文化传承之基;推进权威资源入网力度,形成网络文化传播主流;制定完善政策,加大对文化普及性工作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爽围绕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建议政府实施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做好实体经济和人文经济增量文章,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活力,培育文旅产业的“专优特精”“小巨人”。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开封城摞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聚焦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建议健全完善机制,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破解融资难题,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科技创新,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让企业跑出成长“加速度”、步入发展“快车道”。 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围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议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他还对中医药法修订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党支部书记郭建华连续11年带着花生参加人代会,她建议建设国家级高油酸花生基地、国家级花生产业园、国家级花生贸易集散中心等3张“国字号”名片,为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隐形的翅膀”。全国人大代表、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建议,支持兰考县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建设高质量发展富民强县试验区,形成更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做法,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贡献行之有效的县域方案。 让“母亲河”变成“幸福河”,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副校长傅声雷建议加强黄河全流域水资源管理,健全完善跨省区生态补偿机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心民心交汇、国策民意共鸣的重要平台。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委宣传部周密安排、精心谋划,组建了宣传报道专班,开设了全国两会报道全媒体专题专栏。开封日报社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制定了详细报道方案和每日报道重点,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跟进,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开封日报、汴梁晚报分别开辟专版专栏,刊发全国两会重要报道,及时转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重点稿件,紧跟大会日程报道全国两会盛况,构建“同声开封”传播体系。开封网、“开封+”客户端首屏置顶飘红,并在首页要闻区推出“‘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2024全国两会”专题,开设《两会动态》《身边的你》《开封声音》等栏目。前方特派北京记者和后方报道组联动,《开封声音》与《开封新时代报告》栏目交相辉映,依托全媒体传播平台把驻汴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汴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故事娓娓道来,把新时代开封勇做开路先锋的出彩实践细细梳理,将重要报道第一时间推送出去,将全国两会精神传播到开封基层一线。 春潮澎湃,万象更新。驻汴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汴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回到开封后,他们将深入一线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开封建设中来,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以优异的答卷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