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今日新闻_热点新闻_福建之窗|福建新闻网

阮次山:出生在广西的世界华人传媒“大腕”

时间:2024-08-06 21:5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3 次
阮次山1946年出生于广西,4岁时随父到海南、越南,辗转到了台湾。2001年成为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

1996年开播的凤凰卫星电视台从2001年起,出现了一位样子有点像列宁的主持人,他灰色的西服,胸前口袋上特意插着粉红色的丝巾,额部高阔光滑,蓄着一撮小胡须,戴着一副眼镜,说话语调舒缓,语言缜密中充满着思辨的光芒。他叫阮次山,是著名华人专栏作家、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首席政治评论员。  

出生在广西的老记者

阮次山的父亲是国民党的中下层官员,曾在广西省的机关工作。阮次山1946年出生于广西,1949年底,国民党政权全部撤出大陆迁到台湾。仓促撤退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有的进了缅甸,有的进了越南。4岁的阮次山先随父亲离开广西到海南,又到了越南,然后才辗转到了台湾。

早期国民党治理的台湾,一下子涌来那么多机关单位和人员,到处一片混乱。机关公务人员日子过得挺艰难。阮次山有五个兄妹,家里孩子多,父母靠工薪养家糊口,生活过得勉勉强强。阮次山知道父母困难,从小就想分担。于是从12岁上初中开始就学着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他在高雄中学读书时,校长很重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定了一个制度:谁要在校外投稿得到了稿费,凭稿费单就可到学校领取与稿费相等的奖金。这是多大的激励啊,阮次山便拼命写稿投稿。从那时起,所有学费都是他写稿挣来的。但这种一篇稿件得双份稿费的“制度”并不是人人都可享受得到的。因为像阮次山一样写作能力强的人并不多。阮次山不但经济宽裕,而且成了学校里从物质到精神都很充实的“小名人”。

阮次山的父亲酷爱读书,哥哥嫂嫂都是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阮次山很早就受到新闻的熏陶,立下了当新闻记者的志向。进入政大新闻系后,他在班里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政大新闻系有两个非常优厚的奖学金,一个叫陈布雷奖学金,一个叫陈博生奖学金,每学年的这两个奖学金都被阮次山尽数收入囊中。

1974年,28岁的阮次山大学毕业。当时整个台湾岛,新闻媒体就那么一二十家,到处充斥着过度竞争。大学毕业生谋个职位很不容易,而成绩优异的阮次山却一下有三个职位在等着,他选择了其中的台湾《中央日报》和中国广播公司两个媒体。

两年后,阮次山又选择了跨海越洋,到美国深造。他在纽约期间半工半读,到纽约的《世界日报》试了试锋芒,积累了一些办报经验。1978年获美国圣约翰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次年回台湾就任“中国广播公司”新闻编制组组长。1980年再次离台赴美,在纽约大学政治研究所博士班攻读,1981年,华人社团聘请35岁的阮次山到洛杉矶创办了中文《国际日报》,任总编辑。后来又到《中报》当副社长兼总编辑。从1987年起,他决定当专栏作家,同时给他开专栏的报纸刊物有9个,用稿最多的是新加坡《联合早报》,一周两篇。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多年。曾有人评价其专栏文章“不奢华、不卖弄,却有着一针见血,药到病除的功效。”   

“你的特色就是结结巴巴!”

2000年春夏之交,刘长乐邀请长期在全球多家华文报刊撰写时事专栏文章的阮次山到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节目客串。

从事新闻工作27年,撰写了20多年的时政专栏,而后在电视上开讲时事。阮次山说,他在早期写专栏的时候,对自己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就是文字必须朗朗上口,“绕口绝对不是好的新闻报道,口语化是我一贯的风格,这一点电视、专栏和新闻写作没有任何冲突。”然而,电视上的阮次山,说话总是有那么一点结结巴巴、磕磕绊绊,一些音节怎么也说不清楚,听得人心里着急,怎么会当上主持人和时事评论员?

阮次山说:“从小说广东话,到了台湾又跟着一个四川人学普通话,更是讲不好。关键是我的舌头会打结,R和S如果连在一起,舌头便转不过来。所以,有时候我讲话会比较慢,避免念不出两个连续的音。”

虽然这样,但是凤凰卫视的总裁刘长乐却看中了他在时政问题上的洞察力和熟知欧美、大陆、台湾、香港情况的独特经历,看中了他作为一个中国问题专家的阅历与经历,千方百计把他“挖”过来。

阮次山在台湾长大,年少时的不少朋友现在是台湾政界的顶梁人物,他又在美国传媒界打滚多年,政界有不少朋友,现在都进入政府高层,回到香港之后,阮先生一直是《亚洲周刊》,《新闻周刊》这些权威时事杂志的主笔,香港状况也基本摸清,加上他对大陆一直非常感兴趣,很多中国内地官员喜欢看他的节目,见了面忍不住会自动报料,因此阮先生有很多渠道拿到别人不知道的消息。所以一些别人看来可能是那样的事情,他因为能够收到很多内幕的缘故,看事情的层次会更深一些。

经不住刘长乐三顾茅庐,在2001年的1月,阮次山终于成了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首席评论员。还成了世界上惟一的结结巴巴的电视主持人。但却由此幻化出了一种别人找不到、学不会的独特风格:从容不迫,妙语迭出。阮次山笑着转述同事的话:“刘长乐总裁说,你照稿念就不自然了。你的特色就是结结巴巴!”

在节目中阮次山是完全不念稿的。通常,他只准备大纲,然后现场发挥。“那些数据和背景资料都已经在我的脑子里了。”“写好完整的稿,反而限制了自己的思路。”

阮次山认为,自己写时评很容易,一篇2000字的时评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而现在凤凰台半个小时的节目,要在家准备7个小时。

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到的阮次山,是个嬉笑怒骂完全顺其自然,非常有个性的评论员。他认为时事政治评论很容易让人打瞌睡,所以一直坚持用很活泼的方式来讲,尽可能的加入很多信息。如他把“李登辉、陈水扁的政治心态”表述成“二奶心态”,时不时必须冒出来表示自己的存在;描述金钱与政治利益的关系,用“不过我们不敢当老大,当老大是要钱的,这个小老弟开口要2000万,那个要3000万,我们怎么给得起”……这样来评论时事政治,谁还愿意打瞌睡?  

在心理上我与总统平起平坐

凤凰卫视的《风云对话》是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对国际风云人物进行专访的一个名牌节目。专访对象都是全球“最关键、最前线、最敏感”的权倾一时的掌权者,从性格坚韧的普京到“誓不屈服”的阿拉法特,从果敢坚毅的鲍威尔到沉着冷峻的梅加瓦蒂……

阮次山在采访过程中纵横捭阖,用看似浅显的提问挖掘出重大事件背后蕴含的玄机。与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美国记者华莱士的“提问尖锐”、“言辞泼辣”相反,阮次山与世界政要的对话大多使用了中国太极“以柔克刚”的技巧。

“我在访谈中不喜欢咄咄逼人,越想问敏感问题,往往越要‘装傻’,故作词不达意状,这招百试不爽。各国政要都是‘心墙’极度厚实的人,‘破洞’效果不大。但这些政要的心墙毕竟都是肉做的,都有弱点,关键在于用钥匙。”阮次山说,那把钥匙就是善解人意。

据悉,2004年1月,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访谈节目,是鲍氏指定由阮先生担任的,可见凤凰卫视和阮先生的影响力被认知的程度。

《风云对话》共采访了数百位处于全球政治经济舞台最关键、最敏感位置的叱咤风云的人物。由于其见多识广,“久经沙场”,阮次山面对各国政要都是一见如故,不卑不亢,谈笑风生,从容不迫。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指出,阮先生访谈的特征、风格在于:一、他的语言能力好;二、他的独特阅历使他在面对各国政要时,能平起平坐,和这些人谈笑风生,问题问得到位,从不怯场。

阮次山说,“我从事新闻工作有三十年了,其中当总编辑就有二十七八年。到了现在我认为凭自己知识结构与阅历完全能做到在心理上和这些政要们平起平坐,包括聊天时的肢体语言,不会说因为对面坐的是总统,我就矮他一截。”阮次山还说,电视采访,不管多大的腕,面对摄像机也紧张。比如说普京,一出来,我奇怪他脸这么白,原来是化的浓妆,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是。80%的外国政要面对摄像机都会紧张。所以我和他们调整座位的时候就会开玩笑。

对于严肃的人,比如梅加瓦蒂,一进门她的秘书就对我说你的时间只有15分钟。我就叫翻译开始翻译。我说夫人,你的样子和你的相片相比漂亮多了,哪个女人会拒绝这个问题呢?她哈哈大笑。我说我居然可以看到如此璀璨的笑容。笑话讲完以后她就告诉秘书,让办公室的人全部出去,将军、侍卫部长,在场的全部走开。我知道我的访谈已成功一半了。梅加瓦蒂是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的大女儿。苏加诺总统当年被反对派赶下台。我第一个问题就问:“听说你1996年上台时,曾要求找回父亲当年的办公桌,办公室也装修成当年的样子。那么当你第一次坐在桌前,有没有公主复仇记的感觉?”问到梅加瓦蒂心里去了,她眼睛潮湿,心门为我敞开了。访谈结束时已经超时40分钟。之后我老板说:你是第一个吃女总统豆腐的人。  

“指腹为婚”的幸福家庭

阮次山在他编著的《风云对话》上写着:“跪献给我在天上的母亲”、“陪我度过无数风雨的爱妻”。温馨动人的话语,作者对家庭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

说起阮次山和太太黎琼月的感情经历,传奇得简直就像神话故事。最后只能用“缘分”来解释了。阮次山的父亲阮中歧和黎琼月的父亲黎元是同乡好友。阮次山和黎琼月还没出生的时候两家父母就开玩笑说,将来生下孩子若是一男一女,就让他们结婚成家。战乱纷繁,后来,阮、黎两家一家在越南,一家在台湾,天各一方,本以为这事已不了了之。

少年时代的阮次山和黎琼月并不认识。1966年,黎琼月到台北读师范大学,父母有一天突然叫她去看望他们在台北的老朋友阮家。于是青春年少的他们相见了。此前黎琼月早已听说过阮次山,因为他是高雄中学的大才子,在台北小有名气。从此两位年轻人开始交往恋爱,1971年他们结婚时,双方父亲才告诉他们,二十多年前两家曾有过“指腹为婚”之约。惊诧之余,这一对新婚夫妇深感庆幸,更加珍惜这桩难得的婚姻。

阮次山认为这一辈子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就是家庭生活非常幸福。他与太太和两个儿子相处得非常融洽。阮次山有一个原则,不管平时多忙,家里几十年来晚饭一定要在一起吃,并且气氛非常好。阮次山常年在全球飞来飞去,但无论走到哪里,休息时,他一定会打电话回家给太太,或者打去美国听听孙女的声音。家人是他的宝贝啊!

他很满意地说:“所以我们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能感觉到亲情,这是我觉得惟一可以说的家庭的成就。”(潘茨宣)

参考引用资料:《解密凤凰》(师永刚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风云对话》(阮次山编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冷和——中美世纪之惑》(阮次山著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和战——两岸世纪之问》(阮次山著 九州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13 22:09 最后登录:2024-09-13 22: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