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川渝双向赋能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迈上新征程,重庆、四川牢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 川渝高竹新区地处四川、重庆交界,由四川广安市和重庆渝北区部分行政区域组成,是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的新区。在前不久建成投用的新区政务服务大厅,10多个服务专区里川渝两地合署办公,将百余项业务合并办理,为新区企业和百姓提供了“进一扇门,办两地事”的便捷体验。 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区累计入驻企业数量比刚成立时翻了一番,初步建立起汽车装备产业集群,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 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活力更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川渝,对两地协同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为进一步推动两地协同发展指明方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当前,两地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一体化赋能科技创新。川渝两地进一步加速集聚战略科技力量,目前,两地共享大型仪器设备1.3万余台(套),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开展219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项目,川渝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2800亿元。今年,两地还将在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协同攻关、创新成果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体化筑牢产业根基。今年上半年,川渝两地实施300个共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2400多亿元。眼下,两地正围绕“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联手打造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川渝两地汽车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川渝地区已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45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配套商,全域自主配套率超过80%,汽车产量占全国11%。 一体化打造美好生活。川渝两地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了就业、社保、就医、公积金等群众“身边事”。川渝跨省市“一站式”户口迁移办理时限缩短至最快10分钟。川渝7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互通互认,开通跨省异地结算定点医疗机构2.85万家。 一体化推进基础配套。当前,川渝间已建成铁路通道6条,已联合开工建设成渝中线、西渝、成达万等高铁通道4条,两地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1条。前不久,巴南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让巴中到成都、重庆的时间都缩短至2个多小时。按照规划,到202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将基本建成。 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重庆、四川两地将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权威访谈】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把握这一总目标?今天(8月13日)的《权威访谈》,来看记者对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的专访。 黄守宏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相比,在前面增加了“继续”二字,这表明了我们党在改革上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一脉相承的实践要求,和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决心。 黄守宏表示,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还有大量全新课题需要在探索中解决,同时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为复杂,涉及的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体系变革更为深刻,所以推进改革的难度之大、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明确了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明确了到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求。黄守宏表示,这就形成了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领之下,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系统完备的目标体系和推进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三明:深化改革“两山”转化路更宽 福建三明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明给出的答案是改革。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三明不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创新经验,“两山”转化道路越走越宽。 在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的生态文明展馆里,一张林业碳票规规整整地陈列在展台上,这张编号为“0000001”的中国第一张林业碳票,诞生于2021年,由三明市林业局制发给常口村民委员会。林业碳票是将林木的固碳量换算为减排量后,以票的形式发给林木所有权人,让林木的固碳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 这张碳票卖了14万元,每个村民都得到了分红。截至目前,三明市共开发林业碳票项目49个,碳减排量112万吨。生态产品实现交易变现,优良的生态换来了真金白银,不砍树也能致富,老百姓造林护林的劲头也更足了。 在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林权、林业碳票等各类交易品种正在线上竞价。今年初,沙县区富口镇荷山村1035亩毛竹山场的20年经营权在农交中心挂牌,60万元是起竞价。经过9个意向方多轮激烈竞价,以103万元价格成交,溢价率高达71.67%。 “两山”转化的通道不断拓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溢价交易让青山身价倍增,也让村民获得更多实惠。截至2024年8月8日,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3933宗标的,成交3091宗,成交金额21.10亿元,标的综合溢价率达15.77%,实现溢价增收和节约资金累计2.06亿元。 生态美和百姓富是三明林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三明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以青山茂林换得富民增收,三明市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4.乡村产业振兴呈现良好势头 今年以来,我国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乡村产业振兴呈现良好势头。 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1至6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万亿元,同比增长1.1%。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累计培育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139个,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350多个。累计培育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285家,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龙头企业队伍。 此外,乡村休闲旅游业平稳发展,一季度开局良好,二季度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18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195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5.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保持强劲增长,总装机已超过16亿千瓦,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我国发展提供强劲绿色动能。 在渤海海域,百万千瓦装机的海上光伏项目日前开工建设。十几条施工船正在近2万亩的海面上铺设200多万块光伏板,建成后将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养殖,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17.8亿度,渔业养殖年收益2700多万元。 在西藏那曲,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吉措百兆瓦风电储能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18台风机建成投产,每年可以发电约2.37亿度,为西藏北部地区提供更加可靠的清洁电能。 今年上半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源投资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投资占比超过七成。 可再生能源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内蒙古,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日前并网发电,依托一体化智慧调控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弥补新能源波动大、间歇强等问题。在广东、云南等南方五省区,南方电网开发的人工智能负荷预测系统通过30多种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计算出省、市未来10天的电力负荷情况,为电力调度提供精准预测。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量中,有超过八成来自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从2023年底的32%提升到35.1%。 国家能源局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坚持集中式、分布式并举,陆上、海上并重,实现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协同,加快实现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 6.各地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各地紧抓工期,加快各项重点工程施工建设进度,确保关键节点如期完工,助力高质量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陕西延安,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西安至延安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长13.6公里的太康隧道日前贯通,作为沿线高风险隧道,太康隧道的贯通为后续无砟轨道的施工奠定了基础。 一批水利工程设施正加快推进。在广东,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加紧施工,目前全线17个标段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总长超490公里,沿途串联12座水库,惠及1800多万人口。在云南大理,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控制性工程之一——板凳山1号支洞下游正洞掘进已突破3000米。滇中引水工程输水线路全长约664公里,竣工后将有效缓解滇中缺水的困境,惠及沿线1100多万人。在浙江杭州,国内特大型城市深隧排涝项目——杭州城西南排工程加速推进,将开辟一条深约55米,总长约29公里的连接杭州城西到钱塘江的排洪通道。 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加紧建设。在青海海南州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共和100兆瓦塔式光热项目正加快施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发电量2.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8.54万吨。在甘肃,“西电东送”华能陇东能源基地二批新能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按照“风光同场”方式进行,通过风光能源互补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并通过特高压线路将绿色能源送往山东。项目投产后年发清洁电量超68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26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7.今年以来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 记者今天(8月13日)从国家邮政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比2023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71天,月均业务量创历史新高。 在贵州龙里县高堡村,村民郭芳收到了从广东佛山发货的家具,与此同时快递企业预约的师傅也同步上门安装。 郭芳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快递服务的背后,是我国不断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截至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超600万公里,累计建成1200多个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和超30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如今,我国每天约4.4亿件快递包裹中有超1亿件在农村地区流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月均超130亿件,创历史新高。 8.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2%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8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85万亿元,同比增长8.3%。金融部门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9.中国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1000亿元支持抗洪救灾 中国人民银行13日新增12个省(区、市)的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10.我国首座75米级深远海风电勘测平台完成首次勘测 今天(8月1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上综合勘探平台“华东院308”号在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场完成首次勘测。这是我国首座可在75米水深条件下作业的海上自升式综合勘测试验平台,平台集智能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及物探调查于一体,填补了我国深远海风电勘测重大装备国产化的空白。 11.羊曲水电站3台机组转轮全部吊装完成 近日,羊曲水电站3台机组转轮全部吊装完成。羊曲水电站位于青海海南州,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作为我国首条±800千伏“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的重要支撑调峰电源,建成后,水电站平均年发电量达到47.3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66万吨。 (责任编辑:) |